许昌学院:20年用心做好微纳米“表面”文章

“我的许昌”客户端
2025-11-03 17:30:01 阅读:{{ newsNum }}
{{author}} 2025-11-03 17:30:01

一滴水珠在荷叶上轻盈滚动,是因为其表面结构拥有神奇的超疏水和自洁能力;一块坚硬的金刚石,除了能打磨成璀璨的钻石,更能通过表面“微观焊接”与铜等金属完美结合,成为超强导热材料……

11月2日,2025全国表面微纳米材料应用大会暨许昌学院表面微纳米材料研究所成立20周年大会召开,多位院士专家相聚一堂,让智慧的火花在交流中碰撞、闪耀。

2005年11月,许昌学院成立了表面微纳米材料研究所,深刻把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以服务区域产业转型升级为己任,前瞻性地布局前沿交叉学科建设。20年来,纳米所以“聚焦纳米科技、赋能产业发展、培养创新人才”为使命,在实验室平台建设、人才团队培育、科研成果转化三大领域持续深耕,建设有省微纳米能量储存与转换材料重点实验室、省微纳米能源材料与器件工程实验室、省纳米能源与催化材料国际联合实验室、省纳米功能材料及应用协同创新中心、陶瓷制品有害物质分析与评估国家市场监管重点实验室等省级教科研平台14个,在学校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及区域经济服务中发挥着头雁作用。

科研的核心是人才,发展的关键在团队。初创时期,纳米所仅有3名核心科研人员,如今已构建起一支结构合理、活力充沛、攻坚能力强的人才梯队,涵盖纳米材料、化学、新能源、环境、生物医学等多个学科领域,拥有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2个、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2个、河南省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河南省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1个,形成了“领军人才引领、青年骨干攻坚、青年教师成长”的人才格局。

20年来,纳米所始终坚持“面向国家战略需求、面向地方产业发展”,将科研创新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推动纳米科技从实验室走向生产一线,为多个行业注入新动能,让高校科研平台真正成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创新引擎”。在新能源领域,纳米所研发的高性能离子电池及薄膜太阳能电池,有效提升了储能与光电转换效率;在环境治理领域,研发的光催化材料,可高效降解污染物与清洁工业循环水;在生物医用领域,研发的新型纳米酶、荧光探针等,在抑郁症、糖尿病、帕金森、肺纤维化等重大疾病治疗上实现突破;在文化传承领域,通过在釉料里添加或表面构建纳米材料,实现了钧瓷烧制从“开盲盒”到“可控化”,大大提升了成品率和艺术价值。

此外,纳米所还积极推动纳米科技走进民生领域,研发的纳米抗菌材料、纳米防护涂层等产品,已应用于服装、建材、医疗器械等日常用品中,让纳米科技真正惠及百姓生活,累计实现技术成果转化20余项,创造直接经济效益超5亿元。

(许昌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利辉 通讯员 王明华)

编辑:李铁凤 作者: 校对:梁倓坦
责编:贾同岭 终审:杨红卫

image.png

广告 x
相关推荐
评论({{allNUmber}})
  • {{item.name}}
    {{item.time}} 回复 {{item.likeNum}}
    • {{jt.name}}: {{jt.str}}:

      {{jt.content}}

      {{jt.time}} 回复 {{jt.likeNum}}

下载我的许昌客户端APP
打开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