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了!2025年,长葛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是——

许昌日报社
2025-01-02 08:34:02 阅读:{{ newsNum }}
{{author}} 2025-01-02 08:34:02

【市委十四届七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系列报道三】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实施收官之年、

“十五五”发展谋篇布局之年,

做好明年的经济工作,

至关重要,意义重大。

那么,2025年,

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什么?

信心又从何而来?

在12月28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长葛市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我市202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已明确。

DSC_0158.jpg

2025年,长葛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

经济增长6%以上,研发经费投入强度1.6%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5%以上,进出口总值平稳增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城镇新增就业8000人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2%左右,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粮食产量53万吨以上,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完成“十四五”考核目标。

设定经济增长目标的信心从何而来?

一是基于优势

市场主体优势

虽然近年来个别大个头企业发展承压,但量大面广的中小微企业茁壮成长、蓬勃发展。市场主体稳定在8.2万户,其中纳税企业占许昌市纳税企业总量的20%左右。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企业119家,主板上市企业3家、新三板上市企业7家,是全省上市企业最多的县市之一。这些都是我们抓发展谋发展的基本盘,也是最大的底气。

产业优势

国家现行41个工业大类,长葛有28个。

八大产业集群拥有相互关联企业2600多家,具有良好的产业协作、配套能力,逐步摆脱了以往各自为战、同质竞争的局面。

12条重点产业链中,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行业快速发展,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200余家。

电力装备行业形成了“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的完整输变电装备制造产业链,进一步增强了产业综合竞争力。

区位优势

随着《新阶段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高质量发展规划》印发实施,长葛区位优势更加凸显。

我市全域被纳入发展规划,大周、董村、佛耳湖等六镇被划为联动区,郑许临港产业、许长产业联动,长葛都是重中之重。

特别是在功能布局上,省委、省政府对长葛的定位是临港副城,规划建设了4条新郑至长葛连接高速快速公路,区位交通优势转变为枢纽经济优势的愿景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

二是基于机遇

政策机遇

明年宏观政策首次提出“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货币政策取向由连续14年“稳健”转为“适度宽松”。

全国财政工作会议明确提出,2025年特别国债规模为3万亿,是2024年的三倍。

包括地方债务置换、扩围加力实施“两新”“两重”政策等具体举措,都为我们减轻债务压力、争取更多政策资金创造了条件。

产业发展机遇

郑南商许超硬材料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黄河旋风作为代表性企业纳入重大发展战略,将有助于我市超硬材料产业链迈向中高端、关键环。

要抓住省委、省政府正在筹建省级循环经济产业集团这一难得机遇,精心谋划项目,积极向上对接,推动我市循环经济产业借势发展。

企业成长机遇

明年国家将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从法律制度层面促进中小企业健康、高质量发展,我市市场主体多,受益更大。

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打通“宽货币”到“宽信用”的传导渠道,完善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将有力推动资金更多更快流向实体经济,为我市中小企业发展注入活力。

“这些机遇有些是直接的、现实的,有些是间接的、潜在的,能不能抓住、用好,关键是事在人为。”市委书记张忠民要求,各级各部门要认真研究、吃透精神,结合实际把更多的发展机遇转化为发展先机。

当然,也有压力。省市对长葛发展寄予厚望,但长葛制造业“大而不强”“全而不优”“多而不精”的问题仍然突出。

调整产业结构、转换发展动能、淘汰落后产能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面对这些困难挑战,我们不能回避,要变压力为动力,以发展的方式解决发展中的问题,拿出‘跳起来摘桃子’的干劲拼劲,尽最大的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张忠民强调。

编辑:王锐 作者: 校对:
责编: 终审:

image.png

广告 x
相关推荐
评论({{allNUmber}})
  • {{item.name}}
    {{item.time}}
下载我的许昌客户端APP
打开App